2024/03/29
女性盆底健康知识
2021-03-23 11:04:15 来源: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 点击量:2728

一、了解自己的盆底肌: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床”,默默地承载着盆腔内的脏器(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并牢牢地固定住这些脏器,让它们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盆底肌的作用:
      我们每天要尿尿、要便便,有时还要和老公啪啪,其实要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盆底肌做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它们不仅有快肌、有慢肌,要收缩,要放松,尤其还要相互配合。

三、盆底肌间的配合:
       就排便便这件事你知道有多少肌肉参与吗?你又知道便便时肌肉是收缩还是放松吗?首先,要明白这可不是一块肌肉就能完成的呦……当我们有了要便便的想法,神经就会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而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肛门外括约肌舒张;还同时,支配膈肌和腹肌的神经兴奋,膈肌和腹肌收缩,腹内压升高,便便排出体外。就拿其中的耻骨直肠肌为例,它只是盆底肌群中的一部分,在控便过程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直肠角增大,促进排便。耻骨直肠肌收缩时,肛直肠角减小,帮助控便。肛直肠角的变化反应了耻骨直肠肌的活动情况。很复杂?是的,而这仅仅是盆底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盆底肌参与着所有盆腔内脏器的工作,承担着怀孕后日渐增加的重量,甚至历经着分娩的考验。感染、炎症也会让盆底肌发生损伤。还有肥胖的美眉,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看的美眉,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四、剖宫产与自然产对盆底肌影响的误解:
      有资料表明,我国有60%以上的孕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孕妇对剖宫产存在误解。
      比如:剖宫产比较安全,不会造成阴道松弛;剖宫产后,身材不会走样;
      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她的分娩方式,甚至影响产后的恢复。因为不少妈妈认为我是剖宫产,盆底康复与我无关!只有阴道分娩才需要做。这种思想有多可怕,它会让你对产后的盆底漠不关心,一旦出现症状了,才发现已经错过最佳康复时期,一切都太迟了。
      只有阴道分娩会损伤盆底功能吗?
      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可能造成盆底功能受损,但是妊娠本身就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并非剖宫产就能避免。
      妊娠时,孕妇的子宫逐渐增大,体重增加,加之孕激素的作用都会对盆底造成损伤。此外,在妊娠期,为了适应隆起的孕肚,孕妇的脊柱弯曲度发生改变,腰椎向前突出,人体的重心由腰骶部指向了盆底,势必会造成盆底结构损伤而影响盆底功能。在临床中,通过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即便是剖宫产的产妇也会出现肛提肌缺损。因此,不光是阴道分娩,剖宫产同样会损伤盆底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产后早期顺产和剖宫产对子宫脱垂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剖腹产并不能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五、盆底肌损伤的症状:
      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妈妈,产后一旦出现咳嗽漏尿,尿频尿急,阴道松弛, “性”福感下降等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最好在产后42天进行一次盆底功能检查,抓住最好的康复时机。

六、盆底功能康复要点:
      产后42天,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黄金期。
      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康复,这样有利于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产后1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关键期。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越早越好。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
      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